平凡中的伟大—致每一位同传译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翻译家,他叫张可平,是一位残障翻译家,现年53岁的他,17岁因颈椎骨骨折导致高位截瘫,颈部以下无法移动,双手手指无法弯曲。在这样的状态下,他从2007年开始,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做英文台本翻译,至今已坚持了9年,共翻译了12部电影。今年,他承担了影片《捍卫普林西晋的人》的翻译工作。该片不仅时长有2个半小时,更包含了大量社会政治学和法学方面的专业词汇,花费了他巨大的心血。由于手脚均不能自由活动,不到20平米的屋内,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张床,这是张可平生活和工作的“战场”。张可平无法捏笔,写字时,必须用绳子把笔固定在手指上。为了保持平衡,他还得用绳子把自己的双膝紧紧绑住。捆绑张可平的绳子固定在床架的两端,他的整个身子牢牢贴住铁丝床,光看姿势就觉得很辛苦。张可平说,每次绑腿得花40多分钟时间,往往一绑就是一天,膝盖因为血流不畅,肿得像馒头。看到这样的消息,身为翻译行业的一员的小编感到十分的心痛与同情,在当今社会上,很多人都认为翻译工作是轻松,而且是工资高的一份工作。这个观点不是错的,但是是不全面的,作为口译的翻译工作者,他们的工资确实相对较为不错。但是,对于很多的笔译的翻译工作者来说,他们的工资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优越,甚至有时会少的可怜。而且,不管是笔译翻译工作者还是口译翻译工作者,这份工作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轻松,这期间的痛苦与磨练,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个中滋味,只有每一位翻译工作者才懂。就像小编上面介绍的这位残障翻译家,他并不是英语专业出生,更不是助攻翻译专业,他是“半路出家”的翻译家。17岁前的张可平爱跳爱闹,是个运动高手,身体素质极佳。在一次游泳跳水时,他不小心撞到池底,造成颈椎第四第五节骨折,中枢神经损伤,颈部以下全部瘫痪,大小便失禁。张可平2岁时父母离异,和后母关系一直不好。瘫痪后,后母嫌他累赘,不愿照顾,放任他在医院病房自生自灭,这么一躺就是5年。21岁时,毫无基础的张可平开始试着自学英语,那时他已瘫痪在床4年多。他托人买来收音机,在嘈杂的病房内每天背单词,练发音。自学10年后,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,张可平开始在各大刊物上发表译作。但他花了一年多时间,翻译的第一部45.5万字的长篇小说《玻璃火蛇》最终没能出版。2002年4月11日,张可平翻译的第二部22万字的长篇小说《殒药》,终于由百家出版社出版。次年,他加入了上海翻译家协会,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人生。作为佳音特翻译公司的一员,小编深深的理解每一位翻译行业的工作者的艰辛,小编知道,并不是每一位翻译行业的工作者都像这份工作的外表那样光鲜亮丽,其中的痛苦与挫折,也不是他人能够懂得。 上一篇工作证明翻译模板
下一篇英语翻译技巧之被动语态
文章分类:
同传资讯
|